滨州职业学院|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三十载初心不改,铸英才以爱育爱

    发布日期:2025-08-12

    三十载初心不改,铸英才以爱育爱

    —— 记人文学院李敦峰老师先进事迹

    在滨州职业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潜心育人,以真爱之心诠释金石可镂;他爱岗敬业,倾尽满腔热情积微成著;他意志坚定,在困境中逆流前行;他爱生如子,用心、用情、用力、用爱教书育人。他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为文明育人的典范;他以丹心为墨、粉笔为桨,三十年如一日在数学教学中默默耕耘,赢得师生的广泛赞誉。他就是人文学院的李敦峰老师,一位用爱与责任诠释教师使命的育人标兵。

    坚守初心:做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李老师始终把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他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深入研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研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课堂上,他巧妙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剖析数学史里的爱国情怀,讲述数学家的敬业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等关键品质,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德树人:做高尚道德的践行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老师始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平日里,他言语文明、举止得体,严守底线、廉洁自律,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深受师生好评。课堂内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尊严与个性——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他鼓励其不断突破,勇攀高峰;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他注重将品德教育融入知识传授,注重以自身示范带动班风建设。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明显好转,班风建设成效显著。

    教学创新:做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者

    李老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他深入钻研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他秉持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他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将已有知识经验和所学内容建立联系,达到深层理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他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精心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成长。他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心理疏导。

    润物无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李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用爱心与耐心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生病时,他主动探望问候;学生遇到家庭问题或心理困扰时,他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和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他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刘丹专升本备考时,因思想压力大、高等数学吃力而厌学,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李老师发现后,主动找她谈心,通过分析她的处境后发现她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于是与她重新修整了学习计划,课后进行个性化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丹同学逐渐掌握了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原本忧郁的脸上洋溢起了快乐的笑容。她感慨地说:“谢谢李老师没有放弃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次只要学生有需求,李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回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的教育初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果斐然:做学校建设发展的推动者

    李敦峰老师兢兢业业、不求回报的工作,为他带来了多方面的成就和收获:所教班级在2025年山东省专升本考试中成绩优异,高等数学Ⅰ全班57名学生中,33人成绩超80分,平均分达71.14,43人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学生在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荣誉。2023年5月,他指导学生孙占超参加2023年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专科组)荣获二等奖 ;2024年5月,他指导学生蔡健爽参加2024年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专科组)荣获三等奖。先后发表论文3篇,获得滨州市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编教材4部。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有言:“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三十余年来,李敦峰老师用爱心、耐心与恒心助力无数高职学子逐梦前行,孜孜以求、兢兢业业地在教师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将继续坚守“用心做教师,用爱做教育” 的信念,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