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育人守初心 体教融合绽芳华
——记滨州职业学院人文学院聂晓冉老师先进事迹
在滨州职业学院的运动场上,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汗水浇灌课堂,用创新激活教学,用科研赋能实践,用服务回馈社会。她是学生眼中活力四射的“冉姐”,是赛事场上运筹帷幄的指导者,更是全民健身事业的“摆渡人”——她就是滨州职业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聂晓冉。四载春秋,她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体育教学一线。从初登讲台的教学新秀到省级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者到社会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她以多维育人实践诠释着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以德立教:铸魂育人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聂晓冉老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她定期参加师德专题培训,深入学习教育法规与优秀教师事迹,以廉洁从教的职业操守树立育人标杆。在体育课堂上,她创新构建“体育+思政”育人模式:通过讲述苏炳添突破亚洲纪录的拼搏故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谷爱凌挑战极限的奥运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坚韧品格。当她带领学生在八步拳训练中融入“精忠报国”的动作寓意时,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在汗水中交融,让文明之花在运动中悄然绽放。近三年学生评教成绩始终稳居前30%,印证了她“以体育德”的育人成效。

以创提质:体教创新的开拓者
面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求,聂晓冉老师构建了“新兴项目引入+传统体育活化+分层教学实施”的三维教学体系,为体育课堂注入蓬勃活力。她将飞盘运动引入课程,设计“传接技巧训练-分组对抗赛-战术复盘”的教学闭环,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身体协调性;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创新开展八步拳段位考核与课堂表演赛,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明显提升。同时,她还专门针对学生体能差异制定了“基础+进阶”分层训练方案:为体能薄弱学生设计瑜伽康复课程,为体育特长生组建校队集训,形成“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提升”的教学格局。每次课后的“运动感悟分享会”也是她的特色环节。这种“技能培养+品格塑造”的双轨模式,让她的课堂成为学生最期待的“活力加油站”。


以研促教:学术创新的探索者
作为科研型教师,聂晓冉老师秉持“教研相长”理念,构建了“教学实践-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体系。她深耕智慧体育领域,2021年参与市级课题《体育信息化背景下滨州市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优化提升;2023年参与院级教改项目《“体医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智慧康养专业群“三段递进式”体育课程改革探究与实践》,开展了体育课程服务学生职业成长的特色教学;2024年立项市级课题《全民健身背景下滨州市体育公园智慧化建设的可持续机制研究》,其调研数据为滨州市8个体育公园的器材升级提供了决策依据。在课程建设方面,她参与录制校级精品课《瑜伽启蒙》,创新设计“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技能实训”混合模式。这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实践-理论-实践“的育人规律。

以赛育人:技能提升的赋能者
作为省级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聂晓冉老师深谙“以赛促学“的育人之道。在2024年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备赛中,她构建了“技能-策略-心理并重的三维训练体系”:一是认真研究比赛内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参赛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带领学生不断进行重复练习;二是模拟比赛场景,设计“突发状况应对预案”,提升临场应变能力;三是引入正念训练法,通过呼吸调节与意象训练缓解赛前焦虑。
最终,学生们凭借扎实技能和出色发挥,斩获大赛二等奖。参赛选手王同学哽咽道:“聂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能,更是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这不仅是专业技能的胜利,更是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精神的彰显,也形成了“训练-参赛-成长”的育人闭环。

服务社会:全民健身的践行者
作为社会体育服务的“轻骑兵”,聂晓冉老师将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她参与“体育健身指导志愿服务队”,已走进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和市中街道大观园社区两大社区,通过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和建议。她开展体育公园智慧化设施健身指导,已走进滨州市新立河体育公园、沾化区徒骇河体育公园、滨城北海体育公园、邹平黛溪湖体育公园、阳信九龙湖体育公园等8个公园,实地调查了居民的健身需求,并指导居民如何使用智慧化健身器材,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种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民生服务的实践,彰显了职业教育“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教育是点燃火种的艺术,体育是唤醒生命的乐章。”聂晓冉老师用四年教学生涯践行着这句格言。她点燃的是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对挑战的勇气、对健康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从三尺讲台到社区公园,从课堂教学到赛事赛场,她始终以奔跑的姿态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初心,让体育育人之花在职业教育沃土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