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丹心铺就外研之路 匠人情怀筑牢职教之基
——记滨州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孙晓艳先进事迹
在传播语言文明的道路上,滨州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孙晓艳教授以丹心映照讲台,用智慧引领团队,将三十余载光阴熔铸成一颗教育匠心。从青涩教坛新秀到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室掌舵人,她是外语教育园地中“引、践、铺、传”的耕耘者。
匠心 耕耘 :教学一线的 引路人

三十三载教坛春秋,她以“引路人”的姿态构筑育人坐标系。面对高职英语教学痛点,她独创“三维浸润教学法”:通过学情大数据精准定位学习难点,将职场场景转化为课堂情景剧,设计“ 基础达标+能力跃升 ”双轨任务体系。在《高职英语》课堂上,既有模拟商务谈判的全英文实战,也有用英语演绎的中国传统故事,让语言学习成为文化自信与职业能力共生的成长场域。她领衔打造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高职英语》,构建起 “ 线上资源+线下实训+思政浸润 “ 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相关成果获国家级在线课程立项,成为区域高职英语教学的标杆范式。 作为青年教师的 “ 成长导师 ” ,她构建 “ 青蓝接力 ” 培养机制:每周开展教学问诊会,亲自示范教学设计,带领新教师打磨课件超百份。在指导青年教师备战全国教学能力比赛时,她白天逐字逐句雕琢教学方案,深夜与团队研讨到凌晨,最终带领团队斩获国家级三等奖,实现教研室在该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科研赋能:教学相长的实践家
“ 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发展之翼 ” 是她镌刻在教研工作中的信条。她牵头组建 “ 教学科研攻坚小组 ” ,独创 “ 问题溯源—实践验证—成果转化 ” 的科研闭环模式,从课堂痛点中提炼研究课题,让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改革。三年间,她带领团队获批省级及教指委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主编的《高职英语职场应用教程》成为多所院校的指定教材。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浪潮中,她率先探索 “ 智慧外语 ” 教学改革,构建 “ AI学情分析+云端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 ” 的智能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达标率提升35%,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她常对团队说: “ 科研不是束之高阁的论文,而是让课堂焕发活力的源头活水。 ”

以赛筑梯:技能培养的铺路石
“ 竞赛是成长的催化剂,而非终点线。 ” 她将技能竞赛机制深度融入教学体系,打造 “ 院赛—省赛—国赛 ” 三级进阶培养模式。每年策划的 “ 英语风采季 ” 系列活动中,英语口语大赛的思辨对决、写作大赛的创意表达、翻译大赛的文化转译,已成为校园里最富活力的文化品牌。在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她为每位选手建立 “ 能力雷达图 ” ,针对性设计训练方案,常常牺牲周末时间陪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甚至将办公室改造成 “ 临时赛场 ” 。近五年,她指导的学生在省级以上赛事中斩获金奖3项、银奖7项,教研室也因此成为学校的 “ 竞赛育人标杆团队 ” 。 对教师培养,她推行 “ 以赛代训 ” 成长计划,建立 “ 赛前研磨—赛中指导—赛后复盘 ” 的全流程培养机制。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12项荣誉,形成了 “ 人人能参赛、参赛必出彩 ” 的教研氛围。

薪火相传:团队建设的传承人
“教师成长是教研室发展的根基。”她创新构建“三带机制”——带思想铸师魂、带业务提技能、带作风树标杆,为团队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能。每周组织的“教学会诊日”,她带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磨课;每月举办的“教研沙龙”,则成为分享教学创新的思想盛宴。在她的带领下,外语教研室形成了“老教师倾囊相授、中年教师中流砥柱、青年教师活力迸发”的黄金梯队,先后培养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7人,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作为团队掌舵人,她始终以身作则:凌晨两点仍在修改课程方案是常态,出差途中不忘调研兄弟院校经验,甚至在病床上还牵挂着青年教师的参赛准备。这种“躬行践履”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成员,让教研室成为极具凝聚力的“成长共同体”,正如青年教师所言:“跟着孙主任干,累,但心里有光。”
“教育是用生命点亮生命的事业。”孙晓艳教授以三十三载的坚守,在职业教育园地中浇灌出璀璨的育人之花。从省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在线课程,从技能竞赛获奖到团队梯队建设,她用行动诠释着“敬业、乐业、精业”的师者情怀。如今,她仍以奔跑的姿态带领团队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丹心铸就的师魂在职教沃土上持续闪耀。